-
林臏|您就是最美的傳說您就是最美的傳說 文/林臏 你從大巴山下的山城走來 你從銅鑼的將軍縣走來 為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目標 離開了親人離開了家鄉(xiāng) 只身一人來到了豫北古都 當你踏入安陽師院的第一天 你就發(fā)誓要埋頭勤學 絕不虛度每寸時光 于是在圖書館,在操場 在教室里,在飯桌上 都留下了你埋頭苦學的身影 時間隱退,距離流逝 一葉風帆揚起落英繽紛 幾年后 你以優(yōu)異的成績成為一名人民教師 原本你可選擇回到祖國西南的山城 回到生你養(yǎng)你的美麗故鄉(xiāng) 但你為了一份愛情,為了對事業(yè)的追求 毫不猶豫, 你選擇了農(nóng)村教育,你留在了古都安陽 日月如梭,時光如流 為了學生你廢寢忘食 落后學生,你耐心地傳教 學生矛盾,你心與心地交流 家人說你最關(guān)心的是你的學生 唯獨虧欠的是自己的孩子和家 對待同事嘻哈一笑寬宏大量 對待自己自律甚嚴甚至刻薄 數(shù)年來你充滿愛心的教導 培養(yǎng)出了無數(shù)個優(yōu)秀學子 在學生的眼里 您就是蒼翠的葉子 每時每刻都在為他們遮風擋雨 您用自己那單薄身軀呵護著那些花朵 在他們在快樂地生根發(fā)芽 執(zhí)教多年您從未喊過一聲委屈 反而總是在默默地奉獻 為了你的學生,為了你的使命 您甘愿做綠葉也不愿做紅花 因為您想用自己的能力讓學生們的夢想 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師愛永恒,資源無限 你用愛的接力讓中華美德源遠流長 您把最美的笑容留給這精彩的世界 您成為群眾心中最美的傳說 一個來自美麗山城的 永不服輸?shù)蔫F姑娘2021-06-17
-
王興舟散文集《夢里有幾朵花兒在開》|太行尋巔記太行山里,近來許多地方有“太行之巔”的稱號,一言郭亮村,一言王莽嶺,一言四方垴,一言蟻尖寨,但太行山真正的最高處在哪里呢?隨緣兄告訴我,就在山西省平順縣杏城鎮(zhèn)的梯垴村,這個懸在太行山尖的小村旁,有一座高高的山峰名曰朝陽,頂矗一碑,上鐫“太行之巔”,標明高度為海拔一千六百七十二米。 我決定去梯垴村的朝陽峰看看。 從林州方向看,朝陽峰就在天平山頂,靠體力攀爬,不僅艱險,且體力不支。我乘著隨緣兄號稱小獅子的那部戰(zhàn)車,與朝龍、王生二友在山里盤旋了半日才到達玉峽關(guān)村,從這里到梯垴村還有十五公里的山路,且路況愈來愈差,車像舟船一般顛簸不已。當?shù)竭_山巔時,黃昏已至,太陽把橘黃色的余暉灑得滿山都是,奢侈而又氣派,山上的一切都被罩在一種詩意的朦朧里。山頂是一塊巨大的草甸,平坦廣闊,草可沒膝,茵茵綠如潮水,柔軟恰似綢緞,草甸上綴著各色各樣的花兒,尤以紅艷艷的山丹丹花為最,梯垴村被淹在這片花草之中。來時友人提醒要找當?shù)氐拇迕癞斚驅(qū)В蝗槐P桓山頭多時,要找到太行之巔的標志碑也會十分不易,可現(xiàn)在的梯垴村房院門皆掛鎖,人去村空,已找不到什么人了。這時,我們看見在草甸的邊緣突聳一峰,有幾頭奶牛在那里悠閑地啃草,便快步上前向放牛的老漢詢問,才知眼前的高山就是我們要找的朝陽峰。峰上有座新修的石碑,高聳入云,石雕欄桿拱衛(wèi),標有太行至此的海拔高度。從氣勢上來看,太行之巔,此地恐怕是當仁不讓了。 從這個太行之巔下來,天空已被染得漆黑一片,長途奔波,加上在山上攀爬,人已饑腸轆轆,燈亮的山彎處有個小店可供餐食,三間小房低矮而逼仄,但收拾得干干凈凈,一家人正圍著圓桌看電視,見我們進來,有點忙亂地打著招呼,收拾著場面,顯得驚喜而意外。小狗甩著尾巴站在那里一動不動,兩眼滴溜亂轉(zhuǎn),像是遇見了相熟已久的朋友。有農(nóng)具掛墻,有雞叫在側(cè),有鳥鳴在天,但由于山高天涼,沒有見到蚊蠅,好地方,典型的山里人家。店老板夫婦領(lǐng)我們?nèi)N房挑菜,各種野菜山珍堆得滿地都是,隨緣兄點菜,朝龍和王生把挑中的瓜蔬和山菇放到案板上,我則在一旁用山上淌下來的泉水洗臉,水沁肌膚,涼爽異常。不知誰把店門口的燈拉亮了,我們就把餐桌搬到店外的燈下,山風頻吹,星星雜亮,鷓鴣亂叫,蛾蝶把我們圍在中間,瞬間山里的光便集束到這里,成了茫茫山海里飄忽的燈塔。這么美妙的場景,月光染酒,詩拌豪情,幾碟酒菜上桌,豈有不醉之理?邀老板同飲,大家談笑無拘,歡鬧異常。我連詢山里的風俗,老板頻問山外的事情,頗有桃花源的味道。這里的山民說話用重疊詞很多,什么窩窩頭,豆擦擦,白饃饃,黃糊糊……調(diào)念一聲,語有節(jié)奏,話多和韻,低沉平緩,音輕調(diào)長,如詩如歌,宛若山謠小調(diào),只是尾音后翹,略顯突兀,不似山后一帶的村民,語調(diào)鏗鏘,話若磐石般硬朗,看來山之陰陽,于人也是兩樣了。 在這么高的山巔,在這么幽靜的山夜,在這么孤獨的山店,與這么有趣的山民在一起飲酒聊天,確有飄飄欲仙的感覺,有著男耕女織的恬靜悠然,有著獨步云中的清雅空靈,有著皈依大山的宗教情懷。我向店老板求詢太行山最高處到底在什么地方?他說:“這不應(yīng)成為探索的問題,用當今科學手段一測便知。但要是用肉眼看,那還真會形成這山望著那山低,因為人人心中各有一巔,以鄉(xiāng)為美,各標其地,所以各地的好事之人總愛把身邊的山標之為最高。我們很少下山,雖村懸山巔,戶在崖邊,行走起來也如平地坦途,毫無崎嶇可言,也未覺什么山高峰險,從未有過最高處的感覺?!逼鋵崳猩降皆x交界一帶山勢就開始略有下降,過了漳河就是南太行?;貋砗笪也橘Y料才知曉,太行山最高的地方已超過三千米,所以這里所說的巔,頂多只能說是我們眼前的太行而已。周圍峰巔上標出太行最高標志的有多處,當今之所以存在“標高癥”,與其他地方爭名人故地的陋習一樣,看來是旅游惹的事兒??! 我們尋巔未果,卻領(lǐng)略了雄渾太行的無窮魅力,有險峻也有旖旎,有高峰也有深谷。關(guān)于太行的許多疑問和不解,在與店老板的一席話中皆了然了。我們此行意外的收獲是店老板為我們解釋的山里常用地名,如“峪”“峧”“嶄”等,還有長草木的山峰曰“岵”,無草木的山峰曰“屺”,高過大山的小山曰“峘”,形象而又具體,都是我第一次耳聞,著實讓人佩服先人在造字上高超的觀察和想象能力!告別這家小店,夜更深了,剛才滿天的星辰全被夜幕遮去,天上沒有丁點星光,雨點不時砸來,落到地上能聽到那重重的聲音,鷓鴣的叫聲也越來越短。店老板在下面的玉峽關(guān)村為我們預訂了農(nóng)家客房,我們酒后下山,路上說的話較往時稠密了許多。雨越下越大,到付姓人家住宿時,檐雨成簾,院里已經(jīng)水流成溪。我獨臥在床上,聆聽窗外不息的雨聲,心情靜到了極點。我們?yōu)樘綄ぬ兄畮p而來,沒想到知道了很多地理以外的知識,境由心取,恍若菩提,這讓我想起趙樸初先生的那首詩:“晴佳雨亦佳,好景隨緣取?!笔前?,云也霧也,山也水也,人人心中有太行,所以山山也會有其巔??! 作者簡介:王興舟,筆名東坡石,詩人、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散文詩學會理事。已出版有詩集《月舟集》,散文集《貯云集》《那時花開》《太行風土小記》《夢里 有幾朵花兒在開》等專著。2021-06-17
-
王興舟散文集《夢里 有幾朵花兒在開》|寺上古事寺上,位于豫晉交界處的山西省壺關(guān)縣橋上鄉(xiāng),是夾在太行山縫里一個千年古村。寺上,自有一種韻味。兩山高聳,危巖如削,把寺上這個小村掩合其間。溪水不大,潺潺細流流出山谷,逶迤地環(huán)繞著村莊,村莊小得不能再小了,村上人家三四戶,村下崖頭左右各有一戶,四五戶人家散居崖下,錯落有致地擺在溪邊,那些石墻石階石屋,遠遠看去像是掛在崖壁之上的石雕作品,影影綽綽,很像水墨畫。村莊小而寧靜,有幾分古樸,也有幾分典雅。 來寺上,并非計劃中,而是因為一位村民搭車,也順了我們漫游的心意,便送他到村里,這才偶識古村寺上的。春到太行,不在于去什么景點,找一個山村,找處僻靜的地方坐一坐,日出而起,日落而息,日游樹林,夜觀天象,晨聞田野泥土芬芳,晚賞西山多彩霞光,享受一小段平靜如水的時光,也是非常的美妙!寺上村正巧是這樣的地方。到寺上村的路緊貼巖下,偎在崖邊,路極狹,彎道多,行走不易,非常險要,道窮村現(xiàn),抬頭是崖,這真是一個養(yǎng)在深山人未識的世外桃源。進得村來,在高聳的山崖上,山花漫野怒放,燦若云霞,山溪散流各處,叮咚有聲,人進其中,恍若仙境。 因?qū)Υ迕暮闷?,向一位老者探究,他聽了后話匣子打開了,像這奔流不息的溪水,講這村的風水,兩山相夾,水流中間,前有瀑布,背靠高崖,冬有積雪暖隅,夏有茂林涼溝,魏晉時期有位高僧路過,以為奇地,便在此立寺建廟,香火旺盛一時,宋末因火而毀,明初重又修復,后又毀棄,現(xiàn)已不存久矣,連寺名為何已多不為人知了。我問寺址在何處,有何遺跡?老人領(lǐng)我們到村下的一塊麥田,麥苗蔥綠,一位村婦正在給麥苗澆水,地已不可入,只見地岸墻上壘有鐫著精美圖案的石頭,地中立有幾根風蝕嚴重的石柱,在下面的地里還有巨大的石碑,因時間久遠,馱碑的石龜已埋在地下很深了,碑額上有兩條蟠龍相會,朝龍兄從事過文物工作,一眼看去就說是明代的石碑。我們拭去塵土,用濕布反復擦洗,字跡漸漸清晰起來,原是一通記載古寺重修情況的石碑,時間是明正德年間,從碑上看,古寺名為“竹巖寺”,想必當時此地也是崖下福地、溪流岸邊、修竹叢叢、風景奇美的地方。關(guān)于竹巖寺能聽到的多為傳說,確切的情況已散若飄云了。老人指著那幾道山彎說,后面有片和尚墓,因地勢險峻,歷朝歷代都少有人上去,并一再叮囑我們也不要去,前些年有人去探險,皆未生還,聽來有點恐怖。朝龍和朝方相約,回去尋些關(guān)于竹巖寺的資料再來考古。這時,山間那位牧羊的老太,用牧羊鞭指著遠處的山崖,說那里有座和尚樓,古時游拜的香客很多,我和朝龍順著她指引的方向遍尋不得,待回返再去求詢時,她和羊群已不知飄向何處了,這時朝方躺在村旁的麥秸堆上正在小眠呢! 在寺上村,還有一處蘊藏深厚典故的地方,村上稱崖頭。因為地勢的原因,崖頭位于橫出村邊好遠的高崖之上,崖前視野開闊,一覽無余,能夠從所在的山頭看清蜿蜒到山下的山路,所以每當丈夫從山下上來,還是從山上下去,妻子都要在崖頭眺望。我和朝龍到崖頭去看,果如拉移的鏡頭,一條山路清晰地展現(xiàn)在眼前。聽一位姓牛的村婦說,在幾百年以前,一位征戰(zhàn)立功、衣錦還鄉(xiāng)的丈夫因馬失前蹄,不慎墜崖,在此盼夫榮歸的妻子痛哭不過,也殉情而去。朝方聽到這個凄美的故事,建議把崖頭改為“望夫巖”,說會成為現(xiàn)代人愛情的圣地,在一旁的朝龍也攛掇我:“擠些時間,寫寫這個地方,寫寫這些故事吧,會感人的?!? 我們下山的時候,天色已晚,落日的余暉像此時我的心情,彌漫得哪里都是,既色彩斑斕,又心事重重,這時的寺上古村反而像蘇醒了似的,炊煙裊裊升起,男人牽著耕牛歸圈,羊群也像朵朵白云飄來,放學的孩子邊唱邊跳扔著書包朝村里跑來,女人在溪邊洗衣捶布的聲音,像山曲兒在山間飄蕩開來…… 作者簡介:王興舟,筆名東坡石,詩人、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散文詩學會理事。已出版有詩集《月舟集》,散文集《貯云集》《那時花開》《太行風土小記》《夢里 有幾朵花兒在開》等專著。2021-06-08
-
《心田留與子孫耕》是職工素質(zhì)教育好“抓手”當代傳世家訓《心田留與子孫耕》,是一個年逾古稀老人,專門寫給自己孫子一個人讀的“私房話”,作品因其角度獨特、感情真摯、內(nèi)容詳實、思想深邃、語言通俗、實用性強,得到社會廣泛關(guān)注,被譽為是“一部極具教育價值的當代家訓”,是“一個人從心靈里流淌出來的充滿鈣質(zhì)和維生素的一種能養(yǎng)人的書,是一部人生教科書”。 如今,網(wǎng)上搜索,可以看到許多讀者,寫了眾多讀后感言,對這部書給予很高評價。而且,還有一些單位,把這部書作為提升職工素質(zhì)的特選讀本,被廣泛采用。如龍江縣關(guān)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率先在龍江鎮(zhèn)青華社區(qū)、縣中醫(yī)院和縣作家協(xié)會,專門組織了《心田留與子孫耕》讀書報告會,還讓讀者都寫了讀后感。 ? 《心田留與子孫耕》的確是一部閃爍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光芒的新作,作者用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結(jié)合自己對人生感悟,告誡自己的小孫子如何走上人生成功之路。作者以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對古今中外至理名言進行了深入淺出地詮釋,對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道德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并融入了現(xiàn)代科學創(chuàng)新理念。筆法由淺入深,哲理融會貫通,從怎樣培養(yǎng)定力、把握青春、如何刻苦學習、提升人格、提高素養(yǎng)以及結(jié)交朋友、婚姻、擇業(yè)等36個篇章,對子孫提出一系列處世的建議。出發(fā)點是寫給自己孫子的家訓,落腳點卻是關(guān)心整個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具有普世價值,所以受到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 黑龍江省龍江縣委宣傳部退休的老部長趙鐵勝先生曾在《鶴城晚報》撰文寫到:“房國東同志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寫出最痛徹的人生體驗——《心田留與子孫耕》,用這部豐厚的精神財富養(yǎng)育連綿的子孫,實在是難能可貴。作者雖然是寫給自己孫孫‘一個人看的’家訓,但依我看,它有普遍的借鑒意義,它是部閃爍著核心價值觀光芒的新作,是關(guān)心下一代最現(xiàn)實的一部教科書?!? 《心田留與子孫耕》無疑就是一部把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融入生活細節(jié)、可以涵育人心的優(yōu)秀作品,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guān)于關(guān)心下一代、注重家風建設(shè),傳承、普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具體“抓手”。(林臏) 聲明:315消費文化網(wǎng)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更正、刪除處理。2024-08-30
-
王興舟散文集《夢里 有幾朵花兒在開》|石大溝記一九七七年初,我鄉(xiāng)有大動靜,如冬花開,鮮艷了荒野。全鄉(xiāng)人云集鎮(zhèn)南深山里,參加“愚公洞”通車儀式,中央省地縣要員俱到,熱鬧自然非凡。而愚公洞則是由一個僅有百多人的小山村——石大溝的十二名男女青年,用了八年時間鑿通的。事跡可歌可泣,烙在尚在年少的我的心。 歲月不居,時光如流,今已五十過半,但少時記憶仍如影相隨,鐫之深矣。于是暮春攜友同游,攀山行,但山不高;緣林游,林茂卻如海,過愚公洞,路落深峽之中,夾岸密林,簇擁成景,林盡村現(xiàn),勒石而曰“石大溝”。村小如龕,鑲在崖間,溪過崖下,人居崖上,四周山高如墻,爭高直指,峰巒疊嶂。民房隨山勢而建,錯落有致,層次成景,墻高數(shù)丈,屋懸欲傾。滿山是石,石皆為景,石砌的路肩、地圍、街巷、階梯、石磨、石碾,就別說石凳、石桌、石房、石樓了,逶迤相連,儼然古堡。 崖底蜿蜒山道,緊貼山溪而行,至村頭便見一條大河,河寬水闊,波光粼粼,因風而皺,遇浪而歌,一如古樸村景,河亦曲折多彎,灣藏旖旎風光。問此水名何?村人答曰:“淇。”淇即淇河,一條流淌著詩的河流。古村古河,乃見古風古雅,梯田似錦,細細碎碎地披在山間,田無定形,多姿多色,每每如畫,油菜花開,極像陽光在河面上閃耀。河畔溪邊,葦叢柳影,河鳥匆匆;村巷崖頭,雞犬相聞,老顏如童;見炊煙裊裊在飄,有牛伴夕陽而歸,羊似白云散飄。村人亦作亦息亦飲,或歌或詩或畫,游者大嘆,皆驚為妙! 村頭有一石橋,村婦立橋與人閑談,問之乃驚,知是大名鼎鼎的村支書郭變花,雖也飽經(jīng)風霜,仍是威風凜凜,也有翩翩風度;她問客從何來,我們一一回答,聊之久,情愈濃,知我乃隔山鄰村,也是鄉(xiāng)鄰故人,便帶我們上下攀登,遍游全村,面河指山談發(fā)展,走街串巷說保護。此間人語云:“山外商家屢談開發(fā),我們支書不為所惑,皆笑拒謝絕,恐商業(yè)氣息濃了,亂了這寂靜的小村?!庇猩碳矣蓄I(lǐng)導也有村人為此多嘆惋,但郭變花不為所動,笑曰:“我賣清風明月,也會賺大錢!”我們在村里徜徉許久乃去,她告訴我:“明年有個詩歌節(jié),歡迎再來石大溝!”先是觀景一天,連連稱妙,聞此邀約又在不斷地喊奇了! 出村,又穿愚公洞,順翟陽公路北返,沿途群山夕照,滿目霞光,及洹水南,殷墟上,告知文友石大溝的詩歌節(jié),眾人皆驚而不語,氣息清晰若縷。詩人若虹笑曰:“明年組團參加去!”眾皆諾諾,不敢高語,滿面敬仰之情,一如云山風景。 作者簡介:王興舟,筆名東坡石,詩人、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散文詩學會理事。已出版有詩集《月舟集》,散文集《貯云集》《那時花開》《太行風土小記》《夢里 有幾朵花兒在開》等專著。2021-06-08
-
王興舟散文集《夢里 有幾朵花兒在開》|山魅記樂山樂水,嘯游山林,是忙累上班族最想要的心靈慰藉。夏至后的一個雙休日,為避城市的喧囂,我們來到太行山下的紅旗渠畔,怎奈沿渠新修了觀光大道,飯肆棋布,人比鬧市還多,好再尋清幽,與朝龍、海周二友舍大道改從李園春天處朝山里走去。雨剛歇了不久,青山座座,綠水迢迢,霧染天際,一片朦朧,道窮村現(xiàn),密林遮天,石居民舍聚攏山下,仰觀村名——觀林溝。 觀林溝是林州市城郊鄉(xiāng)廟荒村的一個自然村,村里廢院斷垣多為陳跡,居村人家也就二三十戶,村里有高堂佛殿,山頂存老祖古廟,周圍和山里頹圮的廟觀也不少,村名或與此有關(guān)?我逢人便問,但人人所言皆不相同,就連村名的“觀”字,說法也不一。一言“關(guān)”,說是與關(guān)羽父子有關(guān);一言“官”。還有更為具體的傳說,一位老人對我說:“村名如人名,隨興叫就行了?!? 呃,這個村還真讓我感到有幾分怪異。村頭坐著四五位老人,見我有點迷惑的樣子,笑著說山里的怪事還多著呢! 雄渾千里、危巖巉巉的太行山在這里內(nèi)斂藏鋒,隱身在滿山的密林里,不再張揚其屹崒之貌了。上山的路蜿蜒在崖邊,霧鎖太行,滿目云霧,五步之內(nèi)已難辨清一切,虛無縹緲之中唯有聲音能夠首尾相接,所以大家邊走邊喊,邊唱邊笑,以此確定彼此的方位。山嵐里除了羊群啼叫,鳥囀蟲鳴,還有一些轟轟的悶音,鈍抑滯澀但有韻律,恰似大山的呼吸,也如山風的盤旋,讓人感到深山靜到極處的那種恐慌。在這種天氣里,觀山賞景實在是件奢侈的事情。這里的村民把這段高聳的太行山分為四嶄,從山崖下的空曠處算起,絕壁之上幾層纏繞的狹長的長有茂密植被的地帶就是嶄,每嶄就是太行山崖壁立千仞的地理落差,一嶄有一嶄顏色各異的山巖,也有風貌迥異的風物風情,從下往上依次是一嶄二嶄三嶄,最高處是墁嶄。由于時間不多,我們的目標就是到達一嶄,聽說那里絕壁危巖,奇石眾多,瀑布飛瀉,是一處不錯的景致。但行至半道,霧氣氤氳里突然鼓樂齊鳴,有曲調(diào)熟悉的豫劇唱段響起,大家正在驚異,眼前忽現(xiàn)三位身披雨衣的牧羊人,拎著收音機從山上下來,年齡均在六十歲以上,滄桑的容顏,知其經(jīng)風歷雨的辛勞。沒想到在這樣的天氣,這樣的山林間會遇到我們,他們也有點詫異,年齡大些的老漢叫劉祥福,他說:“俺以為遇見鬼呢,所以把收音機的音量開到了最大?!蔽艺f:“大白天山里哪來恁多的鬼呀!”大家哈哈大笑,由于乏累,我們和牧羊人坐在崖下小憩,他們從剛才涉鬼的話題聊起,說了很多有趣的山里鬼魅的故事。 李合山是三位牧羊人中年紀較輕者,說起鬼來顯得有點理論性:“鬼有很多種,現(xiàn)在人知道的有近四十種,食血、食唾、食糞、食肉、食精的都有,住水邊、樹上、路口、山罅廟口、門后灶臺,哪兒都是。鬼與人一樣,有善惡雅俗高低男女美丑貴賤尊卑之別。因成鬼的原因 有別,故種類也不一樣,有多財少財無財之鬼,有冤死順終夭折之鬼。二十世紀初,在山道深處有個山巖狀如狗之肋排的地方,當?shù)厝嗣拂晾?,此處就曾有一餓死鬼專食人肉充饑?!彼I(lǐng)我們?nèi)タ串敃r的鬼之灶臺遺跡,因野草叢生,已湮滅不可見。他說,當年村里一小兒因受鬼喜愛,曾食過鬼饋贈的炒人肉,只是此人已死多年。下山時,他們領(lǐng)我們走訪其后人,人家也認有其一說。 作者與劉祥福老漢在交談 劉祥福老人一生歷鬼的事情不少,很多都是詭異和奇巧相隨,恐怖與喜樂同伴。他說,一天下午在山上的陰隅里,看到兩塊巨石輕盈而起,從老遠的地方跳躍而來,眼睜睜看著它們在一起爭打碰撞,聲如裂谷地崩,周圍的小石板也在旁邊噼里啪啦亂拍。兩石頭像繁殖季節(jié)的公羊,爭斗兇悍而激烈,直到把對方趕至崖下方才罷休。就在他當晚下山時,還在山隅道旁看到一襲素衣潔白如雪的女子在那里哭泣,正欲去勸,誰知其一轉(zhuǎn)過身便現(xiàn)出猙獰面目,掌若簸箕,紅紅的舌頭在腰間纏了好幾圈,非常恐怖。他為防夜鬼尾隨至家,便冷靜地佯裝新鬼求教,一副謙虛的誠懇模樣:“初來乍到,不諳鬼道,您說我們鬼最怕人間什么?”鬼說:“最怕人間的唾沫,萬一有人對我們吐之,就一點辦法沒有?!彼犞`喜,當與鬼行至村邊時,乘其不備,朝鬼的身上重重地吐了一口唾沫,鬼便瞬間即無,連縷煙都沒有看到。他這才敢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袒胸露臍睡得酣暢香甜,宛若竹林遺風的不羈和放達。聽了他講的親歷鬼事,我似曾耳聞,有點熟悉,但最給我震撼的是人類唾沫的威力。三位牧羊人說鬼的故事很多,恐怖有趣,很吸引人,我們相約明日再敘。 次日,天剛微明,六位朋友沿著一條崎嶇山道攀行,撥樹捋草,行進不易,褲鞋都被露水濕透,愈行道愈不可尋,只好斜逸再探,少頃復又不見路跡。徘徊山林多時,正愁急,忽見有條已被堰塞多年的小渠,眾人循渠躍行,也不得路。這時,遠處高山上有一老嫗正看著我們, 她也是牧羊人,順著她指引的方向,我們才走到山里人常走的山道上。她叫方明花,愛說愛笑愛唱,言談風趣,慈祥樂觀,聽說我們不是為了尋景,而是專為聽鬼之故事而來,便自告奮勇,陪我們?nèi)ヒ粛涠湟娮蛉漳侨荒裂蛉?。一路上,她的話匣如山溪奔流,一刻也沒停下來。她說,有懶鬼,也有勤奮的鬼夜間為人耕種收割、舂米的趣事。她幽默的敘述,不時還帶出幾句本地獨有的歇后語,雋永有趣,惹得大家陣陣大笑。 劉祥福老漢牧羊的地方,在一片云崖之上,上去要攀一段貼壁崖路,飛瀑濺玉、陡峭險要,還得通過劉祥福老漢修筑的簡易山門,這就是他們所謂的一嶄。方老太登高一喊,祥福老漢便從另一山頭踏云而來,邊走邊喊,很是興奮。他沒想到我們會踐約而至,還帶了那么多人。 到達一嶄已過午時,祥福老漢說正午時分說鬼論神就是荒廢光陰,不如坐在一起吃一鍋山菜拌面。我說人多粥少,食不能飽。他說山上野芹菜、小山蔥到處都是,山泉長流,面條雖少,可做湯喝。這時,山云飄來,在山里游來游去,有從腳底掠過,也可手觸云端,給險要的山崖罩上一層神秘的輕紗。祥福老漢向二嶄和三嶄的李合山、曹三喊過去,他們便站在崖頭給我們打招呼,話未說完,云已把他們遮去,整個山嶄或行云流水,或云蒸霞蔚,或霧氣氤氳,或混沌一片,或煙云秀色,那份縹緲,那份無常,恰是自然地流露,很有詩意。這次祥福老漢沒有說鬼,而是說了很多與自身有關(guān)的事情,令隨之而來的幾位朋友很失望。祥福老漢說:“鬼道即人道,說鬼亦是說人。”這或許就是大山深處的鬼事奧妙吧! 知堂先生在《五十自壽詩》中有一聯(lián)云:“街頭終日聽談鬼,窗下通年學畫蛇?!敝孟壬劰?、論鬼、議鬼的文章頗多,字字珠璣,已不可再得。唐宋明清筆記小說里涉鬼類作品多若繁星,亦存不少名篇。相傳蘇軾晚年以說鬼為樂,有“坡翁喜談鬼”一說。古人說鬼,以鬼 自晦,實屬無奈之舉,多借此一抒不平之氣,蓋是處世的一種智慧。古人曰:“凡有人處皆有鬼。”誠信斯言,亦有同感。周作人先生說:“我不信鬼,而喜歡知道鬼的事情?!蔽也粦岩勺约旱恼嬲\和堅信,也不掩飾對鬼事鬼趣的喜愛之情,因為鬼是人類最浪漫的思想和情懷,有諷喻,有寄托,有理想,有愛憎,也有娛樂,是對生命和人生許多無解問題的化解,是對人生無法復原現(xiàn)實的一種超越,像一株株野草,把荒涼的山岡繁茂,讓回蕩的山風把人之生死永遠拋在現(xiàn)實世界之外,這確是一種奇妙的想象和感受!晚霞染山,我們從山上返回,村頭的那幾位老人老遠就朝我們笑。一位老者站在路邊拱手作禮,古意盎然,笑問:“今天山上可有鬼事乎?”我攤開雙手,一副空空如也的樣子。他說:“世上有鬼無鬼誰說無用,因為鬼是一種靈,也是一種氣,還可能就是一場風?!边@時,一位年老的婦人過來拽他:“死鬼,別盡拿那些鬼事惑昧外鄉(xiāng)人了!” 作者簡介:王興舟,筆名東坡石,詩人、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散文詩學會理事。已出版有詩集《月舟集》,散文集《貯云集》《那時花開》《太行風土小記》《夢里 有幾朵花兒在開》等專著。2021-06-06
-
97歲老人曹玉蘭點評《心田留與子孫耕》秦皇島市84歲的老大姐李蘭田在一個偶然機會,聽說了《心田留與子孫耕》這部書,于是通過朋友先買了兩本,繼而又買了十本,不久又買了五本,不到兩個月時間,先后購《心田留與子孫耕》十七本,全家、親友掀起一股讀書熱。其中李蘭田大姐已97歲的老姨曹玉蘭,更是愛不釋手,把《心田留與子孫耕》反復讀了又讀。不僅寫了一篇讀后感讓家人轉(zhuǎn)給《心田留與子孫耕》的作者房國東,還親筆書寫了一幅書法“培根鑄魂 啟智潤心”贈給作者。對這樣一位高齡老人,酷愛讀書,讓作者感動,更讓萬千讀者感動?!缎奶锪襞c子孫耕》的作者特把老人的讀后感放在這里,以致敬意! 曹玉蘭:《心田留與子孫耕》讀后感 房老師這本書,開卷就吸引了我。全篇講述了如何做人的知識和哲理,語言通俗,情理深邃,字字句句送到讀者的心坎上。真堪稱一本求之不得的智慧寶庫,我越讀越愛讀,愛不釋手。 遺憾的是,見到書太晚了,時間錯過了,假如時間能倒退八十年,肯定我的婚姻、生活、事業(yè)決不能是今天這個樣子。 愿此書永遠成為家長和孩子們的指路明燈。更希望它能大量出版發(fā)行,廣傳正能量,提高國民素質(zhì),則利國利家更利人。 九十七周歲老嫗 曹玉蘭 2021年1月26日 這正是—— 九十七歲長壽仙, 每日讀書少偷閑。 偏愛這部新家訓, 無愧人生好指南。 又曰—— 讀者九十七歲嫗, 作者七十三齡翁, 以書結(jié)成忘年友, 共話家書累世功。2021-06-06
-
王興舟散文集《夢里 有幾朵花兒在開》|林泉山莊宴游記吾鄉(xiāng)在山里?;掠卧谕饨鼌c載,離山不可謂不久,然每有閑暇便想作深山游。林慮山之黃華神苑,山高、林茂、溪長、神靈……正是屬意山水也。于是每與老友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黃華山下,有山莊曰“林泉”,憑山水之利,得云霧之趣,有林深之幽,而具山鄉(xiāng)獨特風貌,故成游人向往之地。 唐興順兄古意盎然,以太行山為自家園子,常邀文友二三閑游,游則聚林泉山莊,臥石閑談,傾壺而醉,醉則吟風而歌,臥則披風而夢,山也友也,酒也夢也,忽而同境,忽而夢同,演繹幾番山水舊事。 今年八月廿四日,《奔流》副主編熊元善先生作太行游,亦宿林泉山莊,興順兄邀約同歡。午至山莊,與翠芳、國聲、林峰諸友望西山、指流云、緣山溪、說竹林,窮山之高而攀,盡溪之長而返,群友再聚,推杯換盞,妙語連連,以詩勸酒,讓酒飛詩,情趣盎然,令人無酒亦醉,皆得一山風流。此時,興順兄笑曰:“若有風流,非一地所屬,風是太行之風,流是《奔流》之流!”眾皆稱妙,于是呈物我兩忘狀,悠悠乎與溪共歡,洋洋然與風同得,引觴滿酌,醉在林間,不知日之將晚,蒼然滿天,猶不欲歸,心凝形釋,放浪山水。此處何地?乃是林泉妙境。欣而志之,時在秋初。 作者簡介:王興舟,筆名東坡石,詩人、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散文詩學會理事。已出版有詩集《月舟集》,散文集《貯云集》《那時花開》《太行風土小記》《夢里 有幾朵花兒在開》等專著。2021-06-03
-
于春生|夢幻清江 醉美人間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全國第二屆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頒獎典禮在渝舉行。獲獎代表、湖北省作協(xié)會員王同堯,向我講述了清江畫廊自然風光的美妙。頒獎典禮結(jié)束,攜夫人沿長江而下,由秭歸港上岸。奔宜昌,赴長陽,次日踏上了游覽清江畫廊的旅程。 清江是長江的一顆璀璨明珠。它發(fā)源于鄂西利川市龍洞溝,流經(jīng)恩施、長陽、巴東等地,于宜都注入長江?!端?jīng)注》記載,“……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礫。蜀人見其澄清,因名清江?!? 清江畫廊東起清江隔河巖大壩倒影峽,西至清江水布埡大壩鹽池溫泉,東西長約百余公里,是清江中最為精彩秀美的一段。素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畫,三百里畫廊在長陽”之說。 跨過原始古樸的“巴人故里”木制牌坊,穿過風雨長廊、土家風情街,我即被清江畫廊那美輪美奐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巴土風情所吸引。 登上觀光游船,眾游客禁不住嘖嘖贊嘆:“啊!這里的景色太美了,真若仙境一般?!? 隨著汽笛鳴響,游船緩緩駛離碼頭,清江畫廊像是一幅立體、精美的水墨畫卷,將迤邐不絕的自然風光徐徐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 看??!那滿江的清水,澄碧清澈,緩緩流淌。兩岸的群山,千姿百態(tài),綠郁蔥籠。千樹萬梢浮掠于水面,魚游枝頭鳥宿水的美妙畫面隨處可見。 游船駛離碼頭不遠,長相俊美的土家幺妹導游告訴大家:“游船即將進入倒影峽?!? 我快步登上三樓觀景平臺,清風拂面,憑欄遠眺,蜿蜒的江水,猶如一條修長、飄逸的碧玉羅帶,流淌在翠峰幽谷間。奇山異峰倒映于如鏡的江面,水天一色,景象萬千。文峰山倒映水面,呈現(xiàn)“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蒼煙收不起”的綺麗景象??兹搁_屏、駱駝飲水,仙女下凡等倒影,景觀奇妙,目不暇接。 欣賞著這夢幻般的自然風光,我禁不住吟詠起唐代詩人王灣《次北固山下》的優(yōu)美詩句: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就在我沉醉于詩情畫意之時,忽聞游客驚呼:“快看!那就是巫靈大佛?!? 隨指遙望,江側(cè)翠峰間,一尊雄偉高大的石佛映入眼簾。細看,這石佛乃是一座天然山峰,口眼鼻唇,形象逼真,慈眉善目,神態(tài)自若。仰望這世界第一大天然石佛,心中不由地暗暗驚嘆:山是一尊佛,佛乃一座山。鬼斧神工,天合之作。億萬年來,這天然石佛,默默屹立于清江水畔,靜觀世事變遷,守護巴土兒女,幻化為馳名中外的自然景觀。 游船隨江而下,將人們又帶入一奇幻世界。從游船遠望,只見江畔山峰峭壁處,呈現(xiàn)一碩大的橢圓形山洞。峭壁下方,碧水漣漣,船帆點點。據(jù)導游介紹,此洞名曰“仙人洞”。洞里是著名景點——仙人寨。寨內(nèi)四季如春,氣候溫和,奇花異草,香味撲鼻,是動、植物的天然王國。生長著仙香草、田三七、鴿子樹等200余種珍稀植物。還繁衍生息著野生獼猴等國家保護動物。寨內(nèi)千年靈峰寺,寺院幽靜,香煙繚繞。信士如云,香火旺盛,佑護樂土平安吉祥。 怎奈我們乘坐的游船,只是由此經(jīng)過,無緣進寨以探其妙,殊為憾事。 游船前行中,忽見水面漸窄,兩座峭壁聳然而立,猶如兩扇碩大的石門隔江對峙。觀此景致,唐代詩人李白所寫《望天門山》的意境在腦海中頓現(xiàn)。仿佛看到年輕詩人李白,乘坐一葉扁舟,自蜀出發(fā),順江而下,仰望石門山,詩興大發(fā),寫下這千古佳句: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有道是八百里清江美如畫,三百里畫廊在長陽。我們乘坐的游船,航行不足百里,可就是這不足百里的秀麗風光,已經(jīng)醉美了我的心田。 國內(nèi)外著名的山水景點我游覽過不少,可沒有哪一處景點,像清江畫廊這樣,讓我心醉、傾倒。我見過隱隱如雷、萬斛潑天的壺口黃河水和身入異邦、穿越五國,直奔南海的瀾滄江水;我見過陰風怒號、濁浪排空的洞庭湖水和平地堆雪、水涌若輪的趵突泉水,唯獨未曾見過這圣似王母瑤池,潔如慈航凈瓶的清江水,匯入一往無前、攜百川而歸東海的長江,該是怎樣的壯觀。 水至清,是清江之美的突出靚點,也是有別于其它江河的靈魂所在。國人自古崇尚“清”字。清人,清氣,清雅,清麗,清波,清荷……等等不一。一個“清”字,代表著文人雅士的至高情懷,蘊含著世間萬物的神奇美妙。清江之水,平緩流淌。如玉似翠,飄逸婀娜?!八娜珑R面,千里無纖毫?!薄俺迦艨眨b將碧海通?!? 山至青,是清江之美的突出特色。清江兩岸,有山皆秀,無峰不幽。蒼翠欲滴,一碧無垠。恰似天公打破綠瓶,掀翻靛缸,盡傾于此;又似張大千先生揮如椽之筆,潑彩而成一幀丈二匹大青綠山水懸掛于此。氣韻生動,元氣淋漓?!扒r泉灑落,萬壑樹縈回?!薄八宄鍪~可數(shù),林深無人鳥相呼”的迷人景象隨處可見。 碧水青山,像一對久慕的戀人,似一雙恩愛的夫妻。水依著山,山偎著水,山水相依,永不分離。 霧裊繞,是清江之美的又一突出特色。清江之云霧,樸素迷離,變幻莫測。扯天幔地,如紗似紈?;蚓刍蛏ⅲ驖饣虻?。似靜還動,若有還無。在了無痕跡中完成了清江山水的漸變過渡與銜接,將無盡的韻致毫無吝嗇地賦予了清江,為綠水青山披上了一層虛幻縹緲的霓裳羽衣。偶有白鷺從空中飛掠,更為這夢幻的自然風光,平添了幾分恬淡與靜謐。 清江畫廊,讓心靈歇息的地方。它宛若一首無言的詩,一曲優(yōu)美的歌,一幅疏密有致,濃淡相宜的山水畫卷,將人們帶入如夢如幻的仙境。 清江畫廊秀美的風光令我心醉。武落鐘離山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濃郁的巴土風情,更讓我為之感動與震撼。 武落鐘離山又名“佷山”,由武落山和鐘離山相連而成。四面環(huán)水,碧波蕩漾。 游船抵達武落鐘離山,我滿懷崇敬之情,穿越古街,攀爬石階,首先來到廩君殿。該殿面向清江,依坡而建,氣勢宏大,建筑精良。殿前兩側(cè),有鐘、鼓二樓,雕梁畫棟,檐角高翹,巴土風格濃郁獨特。 據(jù)《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記載:“巴郡南郡蠻,本有五姓:樊氏、巴氏、瞫氏、相氏、鄭氏,皆出于武落鐘離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于黑穴。未有君長,俱事鬼神,乃共擲劍于石穴,若能中者,奉以為君。巴氏子務(wù)相獨中之,眾皆嘆。又令各乘土船,若能浮者,當以為君。余姓悉沉,唯務(wù)相獨浮。因共立之,是為廩君?!? 廩君肩負重任,率眾從武落鐘離山出發(fā),率眾西進,開疆拓土,建立古代巴國。“向王天子一支角,吹出一條清江河”。廩君開發(fā)治理清江,有大禹之功德。殿內(nèi)祀奉著廩君塑像,供人們頂禮膜拜。 凝視廩君塑像,傾聽動人傳說,心中頗為感嘆:清江畫廊不僅風光迤邐,而且,歷史悠久,文化璀璨。4000多年前,還是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時期,巴人已經(jīng)在這里繁衍,生息,發(fā)展,壯大。 武落鐘離山是巴土民族的搖籃。這里風光迤邐,人文綿綿。向王廟、德濟亭、白虎亭、石神臺、赤黑二穴等古跡景點,佐證和訴說著歷史的悠久,文化的璀璨。武落鐘離山以博大的胸懷,養(yǎng)育、繁衍著土家族兒女,在中國少數(shù)民族史上,譜寫了光輝燦爛的篇章。 佷山巴人地,清江歌舞鄉(xiāng)。在圣山之上,我和夫人喜登土家人的吊腳樓,親口品嘗土家清江魚、臘肉、炕洋芋等特色美食。 夫人還應(yīng)土家幺妹盛情邀請,頭帶精美炫目的純銀首飾,身穿絢麗多彩的土家族服裝,學唱起土家人高亢嘹亮的山歌。在這下里巴人的故鄉(xiāng),當上了一回土家“梔子花的姐”。 清江畫廊旅程愉快地結(jié)束了。夫人余興未盡地對我說: “清江畫廊太美了!明年咱們還要來?!? 我興致盎然地附和著說: “明年不光咱倆來,我們還要帶著兒子、孫子一起來。讓他們也欣賞荊楚大地的靈山秀水,領(lǐng)略悠久璀璨的人文風光?!? 我戀戀不舍,佇立江邊,恭敬虔誠地掬起一捧甘洌清涼的清江水,沐手凈面,頓覺神清氣爽,耳聰目明,兩腋生風,俗念全無。飄飄有位列仙班之感。望著這清瑩澄澈的清江,無險灘急湍,無九曲八彎,平靜從容地向東流去,略有徹悟聞道之感,且有結(jié)廬常居之念。以致流連忘返,樂不思蜀。幾卷美文,一張素琴,有此山水朝夕相伴,夫復何求! 作者簡介:于春生,畢業(yè)于山東大學。退休前任山東省口岸辦主任?,F(xiàn)為中國現(xiàn)代文化網(wǎng)作家委員會副會長。被評為“全國實力派優(yōu)秀作家”。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從軍?!赌赣H的壽衣》榮獲“和平崛起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全國文學創(chuàng)作大賽散文獎特等獎”;《醉美塞班島》榮獲“全國酈道元山水文學大賽一等獎”;《中秋念月兒》榮獲“第二屆全國中華散文網(wǎng)最美美文獎”;《師愛如母》榮獲“全國萬商聯(lián)杯讓愛飛翔公益征文大賽二等獎”;《美哉——七仙嶺》榮獲“桂林杯中國最美游記第二屆文學藝術(shù)大賽最美文獎”。2021-06-02
-
王興舟散文集《夢里 有幾朵花兒在開》|佛堂山村與人一樣,有奢華,也有簡樸;有熱鬧,也有寂寞。在山西平順縣境內(nèi)的太行山上,有條新修不久的公路,蜿蜒在山巔,名曰太行天路。沿著這條山路,過了西井山,到了一個叫莊果上的小村,忽見一條新路繞在崖邊,繼續(xù)前行,路的盡頭就是佛堂村。早就聽朝方兄說過有濃濃禪意的佛堂的種種絕妙,所以長期以來一直對它心向往之,得巧今天偶遇,也算與它有緣了。 佛堂村被擠在一個很深的山坳里,四周峰巒層層圍裹,云濤翻滾,這使我想起吳均《與宋元思書》中的那句名言:“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蔽乙詾楹喼本褪菫榉鹛么宥鴮懙摹_@里天地共色,恬淡自然,山云聚散,恍若仙間。從山下到佛堂村要走一百多里路,路險山峻,危巖深澗,奇花異草,風光獨特,極盡雄偉和綺麗,蘊涵著美妙與禪意,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又是一個被世人遺忘的角落,或許正是這種遺忘,讓這里擁有了這份難得的靜謐和悠然! 林中漫步在博客上說:“佛堂,一如它的名字,周圍的一切都富有禪意。”佛堂村不大,十多戶人家,在深山懷抱里宛若飄云,靜若處子。村里每個院落大小一致,四四方方,十分整齊,石造屋舍很小也很矮,古老又簡樸,村莊布局簇擁向心,周圍環(huán)繞著彎彎的梯田,層層疊疊,很是柔美。在山巔俯瞰佛堂村,酷似福建南靖土樓的輪廓。村里廢棄的房舍不少,有的已經(jīng)頹圮,有的仍在斑駁,沒人住的院門都已經(jīng)朽爛了,門上掛的多為明清時代的鐵制老鎖,大小不一,門鏈上大都系著長長的紅布條在風中飄舞,很有山鄉(xiāng)老村的風貌。石頭墻沿著村邊蜿蜒而去,或高或低,或彎或曲,高則丈余,矮可跨步,那一抹灰色的意象,看上去很有幾分古雅古典的味道,它產(chǎn)生的強烈沖擊力,有著特殊的美學效果。村路緊貼墻邊,有的就在崖上,用不規(guī)則的石頭隨意鋪就,看上去那些清晰的幾何圖形和自然畫圖,宛如天然神工,非常美妙。村里人不多,廟不少,在村頭、田邊和高高的山岡上,都可以看到能夠慰藉和寄托村民心靈和靈魂的小廟,但都不大,全是孤零零地聳立在那兒,更為袖珍的就是雕在石巖上的小龕。建在山頂?shù)哪亲鶑R算是最大的,但也僅有一間小屋那么大,有前檐立柱,百層石階,廟后幾株柏樹,并叢生著一片荊棘,一看便知此神的威嚴和神圣。村莊整個都被掩映在叢林當中,村里長滿各種各樣的樹,開著多顏多色的花,在春天里爭奇斗艷,花色交織,有的斜逸橫出屋頂,有的依偎在石窗前,有的開在井口轱轆旁,有的則在石縫里尋生機。正是這迎風搖曳的花霧和終年不散的云,造就了佛堂村獨特的山中畫境,云里詩意,一時一景,絕不雷同。這個規(guī)整秀美的小村子,就這樣自我封閉成一個獨立完整的審美單元。 這里的村民皆是明清時代避亂的災(zāi)民,有的祖籍還是我的鄰村,現(xiàn)在外遷城市的人多了,村里剩下的大都是老人,走半個村子很難找到一個人。他們世代依靠這自然遺存下來的貼在溝崖上的土地,精細勞作,辛勤耕耘,竟然也衣食無憂,生活過得悠閑自在。在這清靜的環(huán)境里,隨日升日落作息,饑來即食,困來便眠,自然而然,一切都放下了,心里沒有一絲掛礙,完全天然適性,這平平常常恬恬淡淡的大質(zhì)大樸,才是愜意的人生??!我獨自在村里閑走,走過一條條石巷,看過一座座廢棄的院落,時光仿佛回到百年前,展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幅幅陳年老畫??吹较﹃栁鲏?,燕子返巢,牧童晚歸,大山投射過來狹長的陰影,昏暗的山村里,稀稀疏疏的幾盞小燈,努力點綴著孤靜的山村,讓我感受石屋石墻石街石廟帶來的古意浸染,心里散溢出種種的感慨。這與心靈契合的環(huán)境,讓我超然物外,境入菩提,頗有幾分陶醉和得意!在世塵擾攘,物欲洶洶的時代,一些寂靜的記憶在人們的緬懷中漸行漸遠,有的固化成符號,有的已消失殆盡。 這里的自然景觀之所以能夠闖進我們的視野,激起對這份孤蘭幽馨的興趣,一是得益于天遠地偏,二是因為村民皈依宗教的情懷。因此,我杞憂的是在人們熱衷旅游的今天,不知若干年后,它是否會悄無聲息地消逝在茫茫的人流大潮中,變成一處景點和名勝,難尋其蹤呢?夜宿佛堂村,享受的是靜到極處的雅趣,天上的星星像燈,林中的鳥鳴如歌,地上的蟲吟似雨,甚至還可以聽石墻另側(cè)飄來的鼾聲??赡苁且驗橥鈦砣说牡絹?,擾亂了山村的寧靜,狗一直在不知疲倦地吠著,夜里主人幾次起來呵斥它,生怕擾了客人的夢。此時,我真的感覺到自身的微小和空間的巨大,空間大到根本就找不到自己的存在,但浩然的氣韻與綿長的心思竟然都無處存放。房主是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精神矍鑠,慈顏善目,道風仙骨,非常健談,她在早晨游山歸來,端一壺當?shù)氐狞S花茶,坐在街頭的石凳上邊喝邊與我們聊,故事不少,有的很驚險,有的很凄美,有的很靜虛,有的很有趣。夏初這里多雨,今年還飄了一場不小的雪,片片沒有落到別處,佛堂盡得其雅,春景賽冬,蒼茫一片,因此在這里游山聽雨看雪賞花觀景很有詩意,確是一件浪漫的事。但一切都像是坐禪,意念不雜亂,心里有靈犀,這里的一切讓人悟到虛無與清凈,頓感人間漸遠,塵事隱去,野花嫣然,樹影繚亂,人生的灑脫意趣便會隨心靈漫游開來,看似無比寧靜的村莊,卻蘊藏著那么多山音裊裊的故事。 在佛堂村,雖沒有木魚磬聲,沒有碧瓦飛甍,沒有佛影梵音,但卻感到禪意濃濃。我喜歡在村頭的石頭上閑坐,無須飲上一杯清茶,僅在晨光和暮色的交替變化里靜聽松濤、鳥鳴、風聲、犬吠和流水聲,便感到僧味佛味禪味飄揚起來,忽有攬霧入懷、剪云為衣、拾月入酒的超然。是云非云,是山非山,一念頓悟,眾生皆佛,人與自然相融在一起,呈現(xiàn)靜水深流,靜到極處的境界。村里幾處的小廟上偶爾會升起幾縷香煙,還有禱告祈福的呢喃聲,這與天上的云、飛著的鳥、蕩著的風、閑散的人……相互映襯著應(yīng)和著,透出尋常事物的靈光。這里的人們世世代代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貼近自然,貼近生活,讓孤月、枯木、寒泉、涼風的傷感意象,都物化為良辰美景,用一顆平常的心去過自己從容的生活,把太行山深處這個古村的千年寂寞,彌漫成淡淡的詩情和濃濃的畫意,真如佛家所言:“法如行云?!笔前?,無論是云在天,還是水在瓶,無論是得意,還是磨難,來佛堂村走上一走,按佛家為道日損的要求,天天甩掉一些自己身上已經(jīng)或正在成為不合時宜的東西,心態(tài)安詳自如,我們就會禪意染心,可助我們超凡脫俗,妙悟人生。 佛堂是寂寞的,佛堂是禪意的,佛堂獨存的這份地球上快要消失的寧靜,真值得我們好好珍藏! 作者簡介:王興舟,筆名東坡石,詩人、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散文詩學會理事。已出版有詩集《月舟集》,散文集《貯云集》《那時花開》《太行風土小記》《夢里 有幾朵花兒在開》等專著。2021-06-02